欢迎来到风水文化网

关于我们|网站公告|广告服务|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

搜索
风水文化分类 中国风水 风水堪舆 玄空风水 三合风水 八宅风水 风水典籍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日期:2024/04/12 17:09作者:佚名人气:

导读:《易经》是远古传承流布演变至今的中华文明成果,经考证溯其根源,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,河图与洛书。《易传》是儒学的重要经典,是对《周易》的注释解说,孔子历经艰辛撰写此书主要是为引导后世、传承文明、弘扬绝学。现代学者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。...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《易经》是远古传承流布演变至今的中华文明成果,经考证溯其根源,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,河图与洛书。后由上古伏羲氏根据河图洛书创作八卦,称为“先天八卦”,再由周文王姬昌在伏羲氏的基础上创作“后天八卦”,演化为六十四卦并附以卦辞和爻辞,称为《周易》。现代易学者所称《易经》,主要包括《周易》和《易传》两个部分,简称“经传合一”。《易传》为圣人孔子晚年所作,全书由七个部分十篇组成,后世简称为“十翼”。《易传》是儒学的重要经典,是对《周易》的注释解说,孔子历经艰辛撰写此书主要是为引导后世、传承文明、弘扬绝学。

河图洛书

河图洛书是《周易》的基础,后世称河图洛书为上天垂象,其由来是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,蕴含了深奥的宇宙星象之理,被誉为“宇宙魔方”,是中华文化、阴阳五行术数之源。

河图洛书最早收录于《尚书》,其次在《易传》之中,诸子百家多有记述。其最有名的出处来自于《易传·系辞》上传第十一章中"河出图,洛出书,圣人则之"这句话,后世并据此认为八卦就是根据两幅图推演而来的。第一次给这两幅图命名的是北宋易学家刘牧,他精研陈抟所传《龙图易》,著书《易数钩隐图》(经学注释),河图洛书因而为世人所知。但欲从实证的角度来确定河图洛书的出处,至今却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。2014年11月11日,中华文明起源的传说——河图洛书,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实际上,经过诸多专家研究考证,河图洛书是远古时代人民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、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。河图1—10数是天地生成数历代风水典籍,洛书1—9数是天地变化数。万物有气即有形,有形即有质,有质即有数,有数即有象。气、形、质、数、象五要素用河洛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,它们之间巧妙组合,融于一体,以此建构出一个宇宙时空合体,及万物生成演化运行模式。

“河图”的“河”,其实是指星河、银河。二十八星宿也是由银河中得来,"河出图"并非黄河出图,而是从星河中星宿演化而成。河图最初的原型是一条白色旋转的龙,将银河画成白龙,围绕着中点运转,而这个中点是北极星。这幅图在后来演变成了一黑一白两条龙,逐渐成为了今人熟悉的太极阴阳图。在古人的观测中,其它所有的星星都是动态的,包括太阳和月亮,只有北极星是唯一不动的,这个唯一不动的星,古称为"天极",也就是天极神。从空间方位来讲,东西南北和四面八方交叉点的那个地方叫"中"。这点从河图纹上来看,它正是北极星的这个位置。天上的位置,和地下的位置是对应的。孔子曾在《论语》中说:“为政以德,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共之。”这句话里的“居其所”指的就是"天极"所在的位置。因此古之圣贤大德常言,君子为人处世当顺天厚德,居中守正,秉持中庸之道,以独善其身、兼济天下。中华文化诸子百家皆据此一脉相承至今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河图本是星图,其用为地理,在天为象,在地成形。在天为象是指三垣二十八宿,在地成形则为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、明堂。河图之象、数、理,至简至易,又深邃无穷。河图上,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,蕴藏着无穷的奥秘。“洛书”之意,其实就是“脉络图”,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。洛书的内容表达实际上是空间的,包括整个水平空间、二维空间,以及东西南北等方位。

河图上,排列成数阵的黑点和白点,蕴藏着无穷的奥秘,而洛书上,纵、横、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,其和皆等于15。河图洛书与二十八星宿、黄道十二宫对照,它们有着密切联系。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《尚书》之中,其次在《易传》及诸子百家之中多有记述。太极、八卦、周易、六甲、九星、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,以《尚书·洪范》为洛书。汉代的《纬书》中有河图九篇、洛书六篇,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。宋初陈抟创“龙图易”。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,提出一个图式,名龙图,即河图。西蜀隐者则以陈抟的先天太极图为河图。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、洛书两种图式,将九宫图称为河图,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。南宋朱震于《周易挂图》中载其图。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,将九宫图称为洛书,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。朱熹《周易本义》卷首载其图。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。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、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、地理志图籍。清黄宗羲《易学象数论》、清代胡渭的《易图明辨》也认为河图洛书为图经一类。现代学者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。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,洛书为上古方位图,或认为河图为天河之图。自古以来,众说不一,人们关于河图洛书的探求从未间断停歇。

河图用十个黑白圆点表示阴阳、五行、四象,其图为四方形。如下: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北方:一个白点在内,六个黑点在外,表示玄武星象,五行为水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东方:三个白点在内,八个黑点在外,表示青龙星象,五行为木。

南方:二个黑点在内,七个白点在外,表示朱雀星象,五行为火。

西方:四个黑点在内,九个白点在外,表示白虎星象,五行为金。

中央:五个白点在内,十个黑点在外,表示时空奇点,五行为土。

(其中,单数为白点为阳,双数为黑点为阴。四象之中,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,共二十八宿。)

以上为《河图》。其中四象,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:前朱雀,后玄武,左青龙,右白虎。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。

根据考古发现,原始的河图雏形出现得相当早。在陕西华县元君庙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六千年左右的陶器上,有用锥刺成五十五个小圆点组成的三角图案。据专家研究,这个图案与古代有关河图著作所载的河图推演图极为相似,推断其可能就是原始的河图。

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,距今约6500多年。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、白虎图像栩栩如生,与近代几无差别。河图四象、28宿俱全。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,下合地理历代风水典籍,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。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,则为洛书图像,距今约5000多年。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、河图洛书之数了。据专家考证,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。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“河图、洛书乃上古星图”,其言不虚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“三易”之论

相传易学最早有三部书,分别是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、《周易》,合称“三易”,其主要是用“卦”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。至今,只有《周易》流传下来,《连山》和《归藏》早已失传,不知所踪。易学中有俗语说“夏有连山,殷有归藏”,意思是夏朝的《易》是《连山易》,商朝的《易》是《归藏易》。

关于《周易》,后世有两种说法:其一《周礼》有云:“太卜掌三易之法,一曰《连山》,一曰《归藏》,一曰《周易》”,而此说认为《连山》为神农时代的筮书,神农也称“连山氏”,《归藏》为黄帝时代的筮书,黄帝也称“归藏氏”,后夏用《连山》,商用《归藏》,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“周”字,名为《周易》;其二则取东汉末年儒家学者、经学家郑玄《易赞》,“‘连山’者,象山之出云,连连不绝。‘归藏’者,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。‘周易’者,言易道周普,无所不备。”故而《周易》的“周”字,义为“周普”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历代学者对《连山》或信或疑、或是或否,聚讼纷纭,了无定谳。东汉时期的的确确有过一部《连山》,同时还有过一部《归藏》。桓谭《新论正经》云:“《易》:一曰《连山》,二曰《归藏》,三曰《周易》。《连山》八万言,《归藏》四千三百言。《连山》藏于兰台,《归藏》藏于太卜。”桓谭是东汉人,其言之凿凿,说有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,其中《连山》有八万言,在古代的书籍里,可算是鸿篇巨制。另一个力证就是去东汉未远的晋代皇甫谧《帝王世纪》和北魏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里都引有《连山易》的文字,可证桓谭之说并非无据,说明东汉时代的确有一部《连山易》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有学者认为,《连山易》与《归藏易》虽然失传,但其内容不可能无影无踪,至少它们的书名是追索其内容的重要线索。既然《周易》这本古代化学典籍是它们的同类,那么它们也必同化学有关。虽然《周易》系统讲解了元素的形成,分布及其作用,但这也只相当一部现代基础化学,或称为无机化学,有机化学与核化学部分都没有涉及。而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、核化学无法截然分开,故《连山易》与《归藏易》极有可能是对这两部分的补充,即它们分别是古代的“生物化学”与“放射化学”。

在现代“有机生物化学”课本中,我们经常用“链”来形容分子团所连成的有机大分子,如“饱和链”、“不饱和链”、“环链”、“肽链”、“DNA链”等等,而“链”是由一个个金属环相扣而成。古人用“山”替代“环”,用起伏连绵的山脉来形容这些有机大分子的形态,有异曲同工之妙。如果说把有机化学更名为“链化学”不算过分的话,古人将其称为“连山易”也在情理之中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如今,我们已无从得知古人研究了哪些有机大分子,但他们的有机化学知识必然会被运用于生物学与医学,在古人留下的医学文献中,应该有《连山易》的思维痕迹显现出来。从西汉人归纳整理出来的《内经》(包括《素问》与《灵枢》)来看,除人体的五脏六腑用地球的“五行”来喻指外,人体筋胳中的许多穴位还直接用山形水势来比附。如梁丘、三里、巨虚、丰隆、厉兑、商丘、陵泉、大包、承山、昆仑、涌泉、内关、风池、丘墟、天泉、外陵、鹤顶、地机、陷谷、天柱、灵台、曲垣、陶道、玉田、支沟、金门、风岩、珠顶、岩池、下关、地仓、石门、地甲、梁门、石关、四连、外丘等,有如随筋络进入蜿蜒起伏的山脉,巡视一处处胜境,这些穴名的最初来历极可能同《连山易》有关。

古代医家还把不同的脉象描述为浮、沉、迟、数、虚、实、滑、涩、洪、细、濡、弦、紧、促、结、代等,而我们同样可用这些脉形来描绘千里连绵的山势,现代的心电图画的就是这峰来波往的山脉。《连山易》中的内容在渗入古代医学文献的同时,还有可能窜向堪舆风水杂学之中,人们将其发挥运化,用于观山说水、择宅选坟,逐渐演变出一些有关峰岭骨象、地气结穴、藏风得水历代风水典籍,虎踞龙盘之说。

有关核化学的《归藏易》则不容易流传于民间,一是知易者不敢贸传,二是学易者极难透彻。况且,其易理高险,习无所用,归藏于深山密穴,自成必然。在《归藏易》中,砹At、氡Rn、钫Fr、镭Ra、锕Ac、钍Th、镤Pa、铀U等放射性元素必有它们各自的古(卦)名,而且它们的卦象也可能同“六十四卦”类似。如果未来的考古学家能发现现叠有7层爻的卦象出现,极有可能是《归藏易》卦。当然,《归藏易》中的某些卦辞可能就散落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之中,只是我们现在还无法识别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后世还有人认为《周易》是一部道家内丹功法,有比较系统的内丹理论。例如:“天地变化,圣人效之”的天人合一论;顺生人、逆成丹的雏型——原始反终,以知生死,从而复归太极;“复见天地之心”的原始炼丹火候论。其次,《周易》中对人们修养德性的要求可能诱发出气功。《文言传》说“闲邪存其诚”;《损·大象》说:“惩忿窒欲”《颐·大象》说“慎言语,节饮食”;《系辞·上传》》说“无思也,无为也,感而遂通”等等,都有诱发出气功的可能;并称《周易》中的咸、艮、困、震、夬、颐等卦中即有具体的修炼功法。

不论以上说法是否属实,可以肯定的是,“三易”学说自古以来就像天道一样,应用贯穿于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,推动着中华发展历史不断向前。

现在已经有人在秦人墓中出土归藏易。可以证明连山归藏实属存在。《连山》,首先以艮卦开始,象征“山之出云,连绵不绝”,为夏代易学。我们知道,夏朝的建立者是大禹的儿子启,启得以承继王位,建立夏朝,完全是借助于他的父亲禹。禹是靠治水起家的。夏代的“易”《连山》,很可能不起始于夏,而是出现在尧、舜时代。当洪水泛滥的时候,人们无处逃生,只能向高山跑。在落荒逃命的先民们的眼睛里,世上能够解救他们于洪灾水患之中的,大约只有这山。于是人们感恩于大山,视“山”为伟大之物、为佑护之神。当巫师禳灾祈福时,便认为大山有超自然力,甚至认为“山”为第一神。由此,易卦的首位为“艮“(山)也就毫不奇怪了。鉴于此,那时的“易”便被称为《连山》了。《说文》“山”云:“宣也,宣气而散生万物,有石而高象。”山显而大,百物毕备。两艮相叠而连绵,云气穿环其间,其象威武雄健,气势磅礴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有学者认为,“连山”是指人的命运与山相连相关。如果没有山,哪能逃出洪水的困扰和危害?由于《连山》与大山阻挡洪水有关,夏朝君王的先祖禹是以治水而出名得天下,所以延用《连山易》被夏王朝所所接受,这样《连山》得以流传,从尧、舜时代到夏代。天地之子,莫出其长,所谓高山仰止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,景行行止。大天之下,足堪睥睨万物,领导万物,非崇山莫属。崇威壮、崇雄武是夏人精神,后人将《连山》视为夏易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到了殷商时代,情况有所不同了,洪水早已消退,人们对于洪水侵害的记忆已经淡漠,有的甚至全然不知,也许老人还会提到它,即便老人也是听上一代老人述说的。因此,人们对于“易”卦从艮(山)起始并称之为《连山》,就开始感到莫名其妙、难以理解。此外,商王室出于政治的考虑,感到应该改变《连山》。既然“易”是决定军国大事的偏振,那么使用业已被推翻了的夏朝的《连山易》,似乎不大合适,因为它不利于其政权的巩固。于是殷商决定改变易名,也要改变“易”的结构,特别是对起始卦。商王室因时而变,如此煞费苦心,也符合易理常道。

传说中,商人的祖先为“契”。契的母亲叫简狄。简狄为有氏之女,曾与两位伙伴去河里洗澡,见到玄鸟(燕子)落蛋。简狄拾取玄鸟蛋而吞下去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,就怀了身孕,然后生下一个儿子,即“契”。于是商人以玄鸟为其图腾标志。这也是母系氏族社会中“知其母,不知其父”的反映。既然殷商的祖先出自母亲简狄(和玄鸟),那么他们的一切都是这个伟大的母亲给予的。于是,殷商将“夏易”的《连山》改为《归藏》,由坤卦开始,象征“万物莫不归藏其中”,即一切都来自己母亲简狄,引申为人类的文化与文明,都以大地为主,万物皆生于自然,终于又归藏于自然。

《易经》中河图洛书的出处与确定河图的区别

周代人文文化的开始,便是著名的周文王囚而演易的故事,也就是现代流传甚广的《周易》。春秋时,就有《周易》提法,在《春秋左传》这部史书当中,多次提到“周易”,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《周易》看,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(符号)卦爻辞。《周易》将易学正式推广普及到社会,全面服务于人们的生产生活,代表着易学研究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里程碑,影响无比深远。

关于我们|网站公告|广告服务|联系我们| 网站地图

声明: 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鲁ICP备2020040142号-46